1.中国南极科考队的英雄事迹?

“雪龙号”搭载的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已经一个多月了。一个多月来,许多科考队员一边返回工作岗位,一边忙于本次南极科考的后续工作。

那是地球的冷极、旱极、风极,科考队员是挑战极限的追梦人。在那160多个追梦的日子里,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

建立一个车站:当前英雄在危机中的真实性格

由于他在南极内陆呆了两个多月,他的工作总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,这导致他的免疫力下降。回到中国后,叶超不得不进行两周的自我修养,之后他的健康状况才有所好转。最近,他的健康刚刚恢复,他投入了各种工作。

宝钢南极泰山站项目经理叶超曾任第30次南极科考队泰山队副队长、泰山站副站长。这是他第一次去南极旅行。

“担任泰山站副站长是一份特殊的荣誉,但也是一份责任。”叶超在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采访时说。

南极泰山站的建设是第30次科考的重中之重,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史上的又一里程碑。然而,当中国人通过电视屏幕看到泰山站从千里之外的南极大陆升起时,很少有人理解团队成员在建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。

由于没有外部资源可以调动,南极项目没有一颗螺丝钉就无法完成建设任务。然而,在泰山站的车站建设过程中,施工设备仍然多次发生严重故障,特别是在团队到达内陆出发基地开始工作的第一天,两台最重要的卡特起重机之一竟然发生了机械故障。

“当卡特的起重机坏了,知道无法修复时,整个泰山队都沉默了。”叶超回忆道。

面对危机,泰山站三位队长在冷静思考对策的同时,迅速提出“泰山队使命不变、信心不减”的要求。第二天,叶超和其他人想出了一个通宵赶制的替代计划,这减轻了建站的压力。

与此同时,南极内陆一直有着“极限施工”的称号,自然环境对施工的影响更是屡见不鲜,为此队员们想出了各种对策。由于风力较大,泰山站外墙板在吊装过程中摇摆过大,泰山团队提出先施工迎风面再施工背风面,吊装时吊车完全紧贴建筑物;中国和南极之间的温差近50摄氏度,这使得所有原建筑木檩条一一编号变形,甚至整个钢结构都减少了两厘米左右。团队成员现场调整了木檩条与钢结构之间的距离,确保了外护板与钢结构的紧密结合,使外保温系统“无缝衔接”。

“由于高强度的工作,队员们身体的热量流失很快。除了一日三餐外,他们还需要每两小时加餐一次以补充能量。尽管如此,由于平均每天连续工作13小时,每个人最终回到中山站时平均减轻了14磅!”叶超说道。

正是因为团队成员冒着零下30-40度的极寒和每秒10-15米的风速克服了低压、暴雪、极度干燥、强烈紫外线伤害、生物钟混乱、艰苦吃住等一系列问题,泰山站才按时完美地完成了项目建设。

科研:生死较量中的卓越成绩

时间紧、任务重,这是本次科考的一个特点。科考队要等到第一批向泰山站运送物资的队员返回后才能出发,因此整个科考时间缩短了半个月。为此,格罗夫山团队多次详细研究现场实施方案,最终按质按量安全顺利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。

“我们一共是九名组员。此次科考任务主要包括冰雷达探测、天然地震观测、地质矿产调查项目、生态环境调查项目、冰盖进退和古气候事件调查等6个项目。”桂林理工大学教授、第30次格罗夫山科考队队长苗炳奎告诉记者。

虽然这是苗炳奎第三次参加南极科考,但担任队长职务仍是第一次。如何保证队员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是他最大的压力。“幸运的是,我们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机械师李金燕,他曾6次来到格罗夫山,是我们的‘活地图’。”苗炳奎笑了。

尽管如此,南极冰盖上随处可见的冰裂缝仍然像地狱之门,随时可能吞噬冰面上科研人员的生命。在格罗夫山考察回来的路上,队员们差点掉进约两米的冰缝里,这使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。

本次科考是中国南极科考的一次大满贯。从格罗夫山科考队发现的583块陨石样品,到对格罗夫山中心哈丁山冰下地貌的初步了解,再到10台地震仪的安装,再到格罗夫山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,科考队员们倍感自豪。

“南极科研成果是一个国家科学实力和水平最直接的标志。”苗炳奎说,所有科研项目仍在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,如对采集的陨石进一步分类、命名和编号,并获得国际陨石协会命名委员会的批准;通过冰下雷达数据分析冰下地形;通过天然地震仪记录每日地震信息;其他项目也在开展一系列室内研究工作。

未来:辉煌过后,再接再厉。

除泰山站站和格罗夫山科考外,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、86小时完成新维多利亚站站址地质勘探、填补南大洋断面综合观测空白等都是本次科考的亮点。

与此同时,俄罗斯船只的成功救援和自救,以及奉命搜寻马航失联客机也备受关注。“救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,这为中国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。”苗炳奎说。

由于出色完成任务,4月24日,载誉归来的第30次南极考察队代表在中南海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。

“泰山站的建成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南极科考能力,提高中国南极科考水平,特别是巩固中国在南极的传统科考优势,还有助于中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哈丁山特别保护区行使管理权,拓展中国在南极的活动空间。”中国海洋局极地办主任瞿坦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对于中国在南极未来的发展前景,不少参加过南极科考的队员信心坚定。

“中国在南极科学研究的支撑能力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下一步要加强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建设。这是最根本的问题。”颜丙奎说。

“能够完成任务,靠的是必胜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拼搏。我们一定要把‘爱国、求实、创新、拼搏’的南极精神传递给每一位科考队员!”叶超说。

2.2021年残奥会中国运动员有哪些事迹?

东京残奥会女子150米个人混合泳SM4金牌和女子50米仰泳S4金牌得主刘玉打破了世界纪录。2021年9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、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(图/新华社记者朱伟)。

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

1991年,我被送到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,老师们用温暖的怀抱和母爱接纳了我。因为我不知道我的确切出生日期,老师们把我的生日定在每年的6月1日。

在福利院,当我了解到如果我们残疾儿童不能上大学,我们长大后将不得不去养老院继续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时。每年寒暑假,当我看到即将上大学的哥哥姐姐们来看望我们时,我都会忍不住感到羡慕,并暗暗对自己说:“总有一天,我会走出福利院,到外面上大学!”

求学之路是艰辛的,因为先天性脑瘫,我的双腿无力,行走困难。从上学的第一天起,我就被老师或哥哥姐姐们背到学校。“今天放学后你背刘玉,明天我背!”“朋友们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帮助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。

半岛注册

初中的一个冬天,天寒地冻。在回学校的路上,我朋友不小心摔倒了,因为地面太滑了。在他摔倒在地的那一刻,他还在努力平衡身体,尽量不让我摔倒。当他回到福利院时,老师们发现他的下巴骨折了,缝了五针。看到我的小朋友忍住疼痛,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。

中国南极科考队的英雄事迹?(2021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事迹?)

在好心人的帮助和老师的联系下,我辗转哈尔滨和北京的各大医院,前后做了五次康复手术。每次手术后我的腿疼得厉害。然而,我从未想过退缩。我一直积极配合医生做康复训练,没有因为任何疼痛流过一滴眼泪。无论你跌倒多少次,你都会爬起来。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每一小步都意味着我人生的一大步。

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终于有一天,我走出了出生以来靠自己行走的第一步!虽然节奏很慢,但我自己做到了!从那以后,我的理想变得更加坚定:即使我有残疾,我也要看看这个世界!我考上了湖南长沙社会工作学院,成为福利院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残疾孩子。

用努力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。

2014年,黑龙江省举办了第六届省残疾人运动会。牡丹江市残联在全市选拔运动员,我也入选了。省游泳队的教练关向楠觉得我胳膊长,水感好,就把我选进了省队。

丁程鑫马嘉祺参加过哪些综艺(易烊千玺票房怎么看?)

1.丁马参加过哪些综艺节目?丁和马都是团员,马也是球迷选出来的队长。两人今年都到了高考的年龄,上大学意味着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,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往往事半功倍。李飞非常重视孩子...

傣族有什么好听的名字?(以健康和谐幸福取名字?)

1.傣族人有什么好听的名字?韩愈傣族有名无姓,一个人一生有好几个名字。当一个孩子有了出生的名字,当一个男孩进入一个佛教寺庙时,他有了一个和尚的名字,而在回归庸俗之后,他又收回了他的俗名。婚后,他有一个...

订阅邮箱